明代瓷器的發展較為迅速,瓷器生產制作主要精力了三個發展階段,并且不同階段瓷器特點和規范不盡相同。特別是在明代瓷器款識方面,官窯瓷器的發展有效促進了瓷器款識的形成,也對瓷器的鑒定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鑒于此,在了解明代官窯瓷器發展情況的過程中,針對瓷器的款識特點和鑒定進行系統的分析,能形成對明代瓷器款識發展情況的更加全面系統認識,對于更加系統的了解明代瓷器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一、明代官窯瓷器的款識和特點
明代各朝瓷器的發展狀態不同,瓷器款識也呈現出多變化的發展態勢,下面就重點結合明代各朝瓷器款識特點進行細化的分析:
洪武年間沒有發現帶有款識的官窯瓷器,民間瓷器中帶有款識的也較為少見,一般只有青花書寫的“福”、“壽”款。
永樂年間官窯瓷器上開始正式刻制帝王年號款識,現存文物中,款識僅僅有篆書款的“永樂年制”。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的明永樂時翰林學士沈度的端硯,就在端硯底部刻錄了篆文“永樂乙未秋翰林沈度識”的文字,在對比分析后,發現此部分篆文與瓷器上的永樂款識存在相似性,因此初步判斷永樂年間官窯瓷器上的款識有可能是沈度書寫后再在瓷器上臨摹印刻的。永樂年間官窯瓷器款識相對較少,一般僅僅在青花瓷、青釉瓷、紅釉瓷、白釉瓷幾種瓷器上出現過。而在青花瓷器中,一般僅僅在壓手杯上出現過帝王年號款識。在單色瓷器中,款識主要有刻錄款識和印制款識兩種類型。永樂年間官窯瓷器款識具有“樣式精妙”的特點,藝術價值相對較高。
發展到宣德年間,官窯瓷器中帝王年號款識的數量出現了急劇增多的情況,主要款識以楷書進行書寫,也有受到永樂年間瓷器款識影響,采用篆書進行書寫的情況。對宣德年間官窯瓷器上的款識形式進行分析,發現基本上涉及到“宣德年制”以及“大明宣德年制”兩種主要的類別,并且以楷書體的“大明宣德年制”款識為主,“宣德年制”款識出現的次數則相對較少。而在刻錄的款識中,主要以楷體款識和篆體兩種形式為主,其中楷體較為常見,在宣德年間的款識中,在現存瓷器中沒有出現印制款識。宣德年間官窯瓷器上的款識一般有一個外圍的單線圈或者雙線圈,也有長方框類的表現形式,還有個別款識上使用了長方框外加雙線圈的形式。宣德年間的瓷器款識落下的位置較為隨便,一般在底足、口沿、器蓋等位置都會落款,也有一些瓷器的落款處于耳部、里心、柄流等位置上,因此宣德年間瓷器款識被稱之為“宣德款識滿器身”。在宣德年間官窯瓷器的款識中,也出現過“大德吉祥場”、“敬權”等,但是都比較少見。
景泰兩個朝代尚未發現帶有年款的官窯瓷器,而在正統朝代中,迄今為止遺存下來的民謠瓷器中存在“正統元年”和“正統捌年”兩個類型化的款識。天順朝現有瓷器中,僅有四件帶有款識的瓷器,其中意見為官窯卵釉云鳳紋瓷盤,所帶有的款識為“天順年造”,現在被英國達維護特基金會所收藏,另外兩件的款識是青花三足筒爐,款識為楷書的“天順七年大同馬氏造”,還有一件是青花三足筒爐,款識為楷書的“天順年”幾個字。
成化年間的官窯瓷器款識主要以楷書書寫的“大明成化年制”為主,在青花瓷上較為常見,并且在款識文字外往往會添加雙圈進行裝飾,部分瓷器款識上也會添加雙方框,也有部分瓷器的款識是沒有圈或者框的。在官窯瓷灌中,部分器物底部寫著“天”字款。成化年間的官窯瓷器款識一般“大”字具有“尖圓頭非高”的特點,“成”字則能體現出“撇硬直到腰”的特色,“化”字被稱之為“人匕平微頭”,“制”字則具有“衣橫少越刀”的特色,“明”字則可以體現出“日尖年肥胖”的藝術效果,“成”字則更多的表現出“三點頭肩腰”方面的藝術特色。成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改變了宣德年間的隨意風氣,款識逐漸表現出規范化、統一化和程式化的發展狀態,款識一般出現在底部位置上,僅有少量款識會出現在器物邊緣位置上,還有部分高足杯的款識刻劃在高足杯里面,以環繞一周的方式表現出來。成化款的字體風格獨具特色,被認為是皇帝親筆書寫的。
弘治年間的官窯瓷器中,青花楷書款識較為常見,主要以“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兩行款款識類型為主,也有部分官窯瓷器中存在“弘治年制”的篆款類型,并且主要以刻款為主。現存瓷器中,也有部分是使用紅彩書寫的“弘治年制”和“上用”兩個款識類型,這些都是官窯瓷器中現存的器物款識。弘治時期的官窯瓷器款識整體風格較為秀氣,并且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較大,字的邊緣更加清晰,如圖1。并且在弘治年間的官窯瓷器中,有一種黃釉把盞,在內底心的位置上書寫“弘治年制”清華款篆字。
發展到正德年間,官窯瓷器的款識出現了相應的變化,主要以六字楷體為主,也有部分涉及到四字楷體的款識,基本款識文字為“大明正德年制”以及“正德年制”,并且“正德年制”款識較為常見。正德年間的官窯瓷器款識中,書寫款和刻化款都較為常見。并且除了使用漢文進行標注外,還開始采用阿拉伯文設計款識,也有部分款識以紅彩梵文書寫。正德年間官窯瓷器的款識顏色較為淡雅,與成化、弘治年間的風格具有相似性。
嘉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一般印制在器物的底部,往往會使用楷書書寫“大明嘉靖年制”,并且多數瓷器帶有雙圈,器物書寫或者采用橫款書寫的較為常見,但是在大盤、大缸等器物的口沿邊緣位置上也較為常見。在嘉靖年間管要瓷器款識中,瓷器的款式主要有青花、紅彩、刻字涂金等幾種類型,并且款識都使用楷書進行書寫,并且款識文字采用排列的方式,一般采用兩行直款或者單行直款的表現形式,也有部分瓷器中采用了環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款識設計方法。在款識文字中,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排列。嘉靖時期官窯瓷器的款識字體相對較粗,并且顏色也較為凝重,表現出深紫色的特點,發色整體上猶如藍寶石一樣具有藝術性。“大明嘉靖年制”的文字筆鋒也較為特別,并且在每個款識文字撇和捺的收筆位置都較為特殊。嘉靖官窯瓷器款識較為復雜,不僅有紀年款,還出現了地支款、堂號款等,瓷器款識內涵較為豐富。
隆慶年間現有官窯瓷器主要都采用楷書六字款,主要款識為“大明隆慶年造”,一般四字款較為少見。隆慶年間的官窯瓷器中,款識外部主要使用雙圈或者方框進行裝飾,隆慶年間的款識主要有青花款識或者紅釉款識為主,紅釉款識在瓷器上的應用較多。
萬歷年間官窯瓷器的款識主要以六字兩行楷書書寫為主,主要文字為“大明萬歷年制”,一般較少使用兩行四字款識。部分款識中帶有雙圈,也有部分瓷器款識中沒有使用雙圈,還有部分瓷器中采用六字款環繞成圓形的方法。有部分瓷器款識為青花款或者刻劃款。
天啟年間官窯瓷器的款識仍然以六字兩行楷款為主要表現形式,款識的內容為“大明天啟年制”,也有部分款識為“天啟年制”。而到崇禎時期,官窯款識在瓷器上較為少見,主要款識為“大明崇禎年制”及“崇禎丁丑”兩個類別,以楷體雙行六字較為常見。
二、后仿款的鑒定要訣
對一件瓷器進行鑒定,應該重點分析瓷器的造型、款識、紋飾等方面,其中款識的鑒別能有效對瓷器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等進行區分,并且款識鑒別也能使瓷器鑒定方面涉及到的很多問題得到處理。在對后仿款進行鑒定的過程中,可以綜合分析青花發色因素、字體寫法因素以及器物造型、紋飾等進行區分,并且還要了解瓷器的整體藝術風格,使瓷器鑒定過程中保持嚴謹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明代社會瓷器的款識表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并且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款識特點和風格,成為明代官窯瓷器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因此在研究中重點針對明代官窯瓷器的款識和特點進行分析,能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我國瓷器藝術的發展情況,對于我國陶瓷藝術和陶瓷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