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釉白龍紋瓷器文物,目前僅見元代景德鎮官窯和明宣德成化官窯有少量燒制,是比元青花更稀少名貴的文物,元代文物除了這幾個盤子以外,存世的還有幾個藍釉白龍紋梅瓶文物。其他藍釉白花瓷器目前暫時未見到公開發表,但不排除將來民間出現藍釉白龍以外紋飾器皿的可能性。下面就來說說元代藍釉瓷器鑒定方法及特點。
元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代藍釉瓷器用金屬鈷作著色劑與釉料相混合,直接涂于瓷胎上經過高溫燒成藍釉,是元代景德鎮窯工的又一個創舉。以鈷為呈色劑的藍釉起源,可以追溯至唐三彩陶器。與唐三彩釉陶不同,元代藍釉是將鈷的釉料施在成型的干坯上,經高溫氧化火焰一次燒成。釉面勻凈、雅致。鈷是青花的呈色劑,融在釉中,即可燒成鈷藍釉,呈色十分穩定,所發色澤純凈明亮,如寶石藍一樣晶瑩、光艷。但是色彩鮮艷的藍釉,除釉色純凈外,還要有潔白的胎質映襯,方能顯現出藍如寶石的理想釉色。
藍釉瓷,是元代青花、釉里紅、藍釉及紅釉這四朵金花中最不起眼、數量也較少的品種,卻是質量最高,殘次品最少見的一類。元代的藍釉瓷從一開始就非常成熟,發色深藍沉邃,即便是后代最精彩的宣德藍釉也無法與之相比,成就之高令人嘆服!元代藍釉的燒制成功為明清兩代的祭藍、回青、灑藍、天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除了純凈的藍釉外,窯工們又選擇了不同的顏色和藍釉底相配,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效果。最常見的是藍地白花,在制作時工匠按事先設計好的花紋,先在坯。
體上劃刻淺浮雕或堆貼出所需要的紋飾,再在紋飾上敷設透明釉,坯體的其余地方均施藍釉,人窯高溫一次燒成。如著名的藍釉白龍紋梅瓶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制作的。還有一種是藍釉金彩的裝飾方法,在藍釉瓷器上描繪金色的花紋,經低溫烘烤而成。元代藍釉描金梅瓶雖然距今已有七八百年,但金花依然光彩奪目,與晶瑩的藍釉交相輝映。此外,印花作為一種常見的裝飾方法,也被應用在藍釉瓷器上,常見的圖案為云龍紋,和紅釉瓷碗的龍紋如出一轍。
元藍釉白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藍釉產品傳世完整者非常稀罕,全世界僅存12件左右。故宮博物院藏藍釉白龍盤一件,為清宮舊藏之物,盤中心貼塑三爪白龍一條,龍紋矯健,剛勁有力,動態盎然,為典型的元龍風格。同樣的白龍盤早年流散國外2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術館,另一件現存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另有藍釉白龍梅瓶3件,也是貼塑三爪白龍一條,一件為揚州博物館收藏,一件藏于法國吉美博物館,另一件為宮中舊藏,原存頤和園,可惜后被打碎。還有一。種是藍釉白龍罐,1990年在鎮江地區出土,是殘器。新中國成立后,杭州出土元代藍釉爵杯,保定市出土元代藍釉金彩杯和盤,其呈色藍如寶石,金彩畫法嫻熟,燦爛的金光與藍寶石似的釉色呼應成趣,給人以富麗華貴之感,是代表元代藍釉燒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亞地區尚藏有元代藍釉白龍和白花、飛鳥及海馬紋的大盤,直徑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別存于伊朗巴士頓博物館、阿特別爾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博物館。
這幾件藍釉瓷器應該是元代與青花一起生產的外銷瓷。
元代藍釉瓷器傳世品稀少,且均藏于博物館中,仿制者很難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圖錄仿制。現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鎮,有用煤氣窯燒的,也有用柴窯燒的。鑒定時只要把握元代藍釉的造型、胎釉等特征,自可識別真偽。如元代真品盤底雖看上去粗糙,用手摸時卻很平滑,新仿者或過于細致,或過于粗糙,均難以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韻。此外,元代藍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藍色,過于輕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