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是人類社會交往的紐帶,國與國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人與人之間以物品相贈既是為紀念或記錄某一特別的事件或某一段特殊的感情,又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友好表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一直崇尚禮尚往來。《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因此,相互饋贈禮品,也就成為人類社會生活交往中的主要內容之一,禮品的種類、樣式、材質,送禮的方式也就多種多樣。
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之一,由于瓷器的材質、造型和裝飾工藝的特殊,以及它的觀賞性、適用性、耐久性,決定了瓷器成為禮品的主要選項,清代康熙皇帝在接見羅剎國大使時就說過:“泱泱中華,物產王土,萬國來朝,僅一瓷一布,足以令其為之瞠目,驚羨不已。”從康熙的口中我們不難體味其中自信心和優越感,更從另一方面說明瓷器作為禮品主要選項的地位。
禮品瓷是一種專用瓷器,其中既有饋贈品,又有紀念品;既可觀賞擺設,又具實用性;既有繪瓷藝人自己所作贈人,又有應客戶訂做所用;既能給親朋好友表示情誼,又能為部門團體傳遞祝賀。
民國琺瑯彩開光山水如意萬代尊
禮品瓷的歷史淵源
禮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我國的漢字中,“禮”的本意是“敬神”,以后逐漸演變成人們的一種行為規范。
在古人祭祀神靈的儀式中,人們除了用規范的行為動作、虔誠的態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還要將自己認為有價值、能體現對神靈敬意的物品(犧牲)奉上祭祀。正是從那時起,禮的含義中就開始有物質的成分,禮就以物的形式出現,即禮品。
然而,什么時候開始用瓷器作禮品?我們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從瓷器出現后才有禮品瓷問世。瓷器作為禮品,受禮的對象是誰?如何贈送?現在已很難考究。可有一點似乎出人意料,從現有的資料和實物來看,大量的瓷器禮品都是用來奉獻神靈的,這可能與宗教崇拜有關。東西方在神靈崇拜方面完全相反,東方人進廟里往往獻上禮品,簡單的也要用香火乞求神靈保佑,為的是解決現實中的困難。西方人進教堂是為了贖罪,為的是解脫精神上的苦難。因此,直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中國古人供奉神靈的禮品。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瓷器作為禮品的發展延續的脈絡。
目前發現具代表性的禮品瓷是現藏于英國大維德藝術基金會的一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青花象耳瓶,上有青花書寫的:“信州路玉山縣順成鄉德教里荊堂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合香爐花瓶一對,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也正是這對青花瓶,揭開了元代青花瓷器研究的序幕。
而目前發現早的禮品瓷是一尊在廣東潮州城外出土的宋代瓷佛,上面有“潮州水東中窯甲,弟子劉扶同妻陳十五娘發心塑佛,散施永充供養。為在堂父母及合家男女乞保平安。熙寧元年(1068年)戊申歲六月十三日題。匠人周明”題款。
對于禮品瓷,在許多史料和典籍中也有不少記載,如《明會典》中載,明代洪武十六年(1383年)一次贈與占城、暹羅、真臘瓷器各一萬九千件。當然還有許多例子難以一一表述。
從實物和史料典籍中,我們不難看出用瓷器作為禮品的事實。特別是帶有銘文的瓷器更能說明這一點。不過還有一點我們必須區分,任何瓷器都可以作禮品饋贈(如朱元璋贈送的屬于這一類),但我們現在要講的是特制的,明確表明用途的瓷器禮品,至少具備一是銘文題款明確標注,二是物品器形或圖案紋飾與送禮目的和對象相聯系兩個基本特征。而具備這兩個基本特征的“禮品瓷”在古代應該不在少數,只不過暫時還沒有看到,而且應該絕大部分是奉獻給神靈的。民國時期景德鎮禮品瓷的興盛
民國時期是“禮品瓷”的濫觴期,是由“奉神”成為“奉人”的大轉變時期。“禮品瓷”成為人們感情交往的潤滑劑,究其興盛發展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生產方式的轉型。1911年位于景德鎮珠山南麓的延續達600多年的“御窯廠”宣告終結,這也標志著景德鎮陶瓷自明代以來由官方引導的“官民競市”產業格局變為民窯唱獨角戲的局面,大批供職御窯廠的工匠和藝人脫離了“御窯廠”的束縛,流入社會,或轉入民窯,或自立門戶,他們高超的陶瓷成型和裝飾技藝,以及訓練有素的工作作風,給景德鎮陶瓷業注入了一股強勁的活力,在較短的時間里這一批人融人民間,由于他們有很深的功底,很快就成為景德鎮陶瓷藝術生產的主流引導,使景德鎮陶瓷業走向興旺和發展的新時期。
這一大批陶瓷藝術創作者,在擺脫了御窯廠封建專制對人的精神桎梏和人身束縛后,猶如龍歸大海,其創作熱情空前高漲。淺降彩的發展成熟,為新粉彩的興盛推波助瀾。一種以中國畫入瓷,主張畫必有意和文人氣息的陶瓷繪畫走到臺前,引領20世紀中國瓷畫藝術風騷,把景德鎮的陶瓷新粉彩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在中國瓷器繪畫史上寫下了極其絢麗的一筆。
而這一時期,景德鎮瓷器彩繪業都以個體作坊式生產經營,稱為“紅店”。紅店大致可分為“美術彩業”、“寫意彩業”、“古彩業”。美術彩業指專繪高檔藝術瓷業,其工藝技法精良、用筆剛柔相濟,設色明艷華麗,章法虛實相映得體,富含濃厚的中國文人畫氣息,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這些紅店除自己決定生產品種之外,也接受客戶的專門訂貨。因此,這類產品也就成為“禮品瓷”的首選。
在民國時期先后有一批批的瓷畫藝術家致力于粉彩彩繪的研究與探索,他們借鑒、運用和吸收中國畫營養,用于改良傳統粉彩的技法和審美,構圖靈活、畫意清遠、筆法精煉、著色淡雅。他們不僅具有良好的繪畫功底,而且在吟詩作賦以至書法、金石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著力把詩、書、畫、印與制瓷工藝完美地融為一體,形成陶瓷裝飾藝術的一個流派,為景德鎮瓷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提升了粉彩瓷藝術的文化品位。這一批批藝術家由于個性、閱歷、修養、氣質的不同,在選擇題材、形象特征、表現技法等方面也各有特色,使民國時期陶瓷藝術百花齊放。也因為客戶的需求,這些單個的瓷畫藝人也結成松散的團體,各自發揮自己的強項,配合作畫,“珠山八友”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團體。
社會風尚的改變。社會的轉型帶來社會風尚的改變,1911年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余年的封建統治,套在人們身上的封建禮教枷鎖被打碎,巨大的社會變革,帶來人們思想上和行為上的自由,人們的社會交往變得頻繁起來。于是提拔升遷、生日做壽、開業慶典、新婚喬遷、升學離別等等社會活動成為人們送禮和收禮的“借口”。上下級或同事、師生或同門、親朋好友盛行饋贈佳品,以表祝賀。因而景德鎮瓷器,自然就成為上佳的饋贈禮品。
整個民國時期以瓷器作為禮品成為社會時尚。社會中上層人士、工商業者、達官貴人、富豪紳士的辦公休憩場所,住宅廳堂客房,大都擺設瓶尊,懸掛瓷板以示文雅。這些瓶尊、瓷板一般上面都有“××雅賞(鑒)、清玩、××敬贈、××畫于××客次(x堂)”等題款和作者款印之類。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一類瓷器是根據買主訂貨需要而選擇題材、確定題詞內容繪制的。
社會風尚的改變,購買群體的形成,瓷畫藝術家們的傾心創作為民國景德鎮“禮品瓷”生產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民國景德鎮禮品瓷的分類
民國景德鎮生產的禮品瓷主要分饋贈品、紀念品兩類。
饋贈品:是國家、團體、個人之間的無代價贈送品,所要表達的是贈者對受者表示友好或表示感謝的意思。
1946年7月,蔣介石上廬山避暑,決定制作一批精品禮品瓷贈送盟國首腦,以紀念二戰勝利,特召見時任江西陶校校長汪璠,在詳細詢問景德鎮的瓷業生產情況后,要求汪瑤完成禮品瓷的生產任務。并規定落款字樣,同時還有定瓷工費料單。這批禮品瓷分花瓶、掛盤、餐具和碗四種,其中花瓶40件,掛盤60件,餐具6套(萬花、勝利),碗400件。1946年7月25日的《民國時報》頭版刊登了中央社對此事發的通稿。
“無光黑釉描金開光粉彩山水圖雙耳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采用的是景德鎮的傳統制作工藝,整個成型工藝較為復雜,技術難度較大,要經過二次燒煉才完成。
是專門贈送給美國總統杜魯門“低溫釉描金‘紀念勝利’餐具”中的其中一件。
“粉彩龍風紋‘喜字’餐具”,是1947年以蔣介石和宋美齡名義贈送給英國伊麗莎白公主(即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結婚的禮品瓷。全套175件,器型和裝飾既體現中國傳統,又為英國人所接受。1947年11月16日,伊麗莎白公主專門給宋美齡回信:“我非常喜歡它的圖案設計,此外這些瓷器質量之高,恐怕只有中國才能生產出來。”
“粉彩‘松暉曠蔭’圖瓷板”、“粉彩‘茗火伴孤征’圖瓷板”中的“浮粱縣商會暨南貨綢布業公會”,“景德鎮教育局出品”是以團體名義贈送的禮品瓷。
“粉彩‘春晴’圖瓷板”、粉彩‘聞雞起舞’圖瓷板是以個人名義贈送的禮品瓷。
紀念品:是國家、團體、個人之間為紀念某一事件或某一任務所專門制作的物品。
“刷花‘還我河山’瓷盤”是1938年江西瓷業公司為途經景德鎮前往抗日前線的將士專門制作的。“還我河山”瓷器成批生產后,被迅速送往前線,成為前線抗日將士的隨軍物品,餐時可盛飯菜,戰斗之余還可以欣賞,“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極大地激發了將士的抗戰熱情,成為他們奮勇殺敵的精神動力。
“釉中彩‘慶祝國慶紀念日’瓷碗”是“廣生隆”瓷業工友為慶祝中華民國成立國慶專制,具體生產年代已難以查考。
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為了紀念北伐之勝利,“爭促物產之改良,謀實業之發達”,浙江省在杭州市舉辦首屆西湖博覽會。西湖博覽會開中國博覽會之先河,歷時128天,參觀人數為2000萬,來自全國各省及海外僑商的1476萬件物品參展,評出各等獎項3000余個,造成一時轟動,影響深遠,對于發展民族工商業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為慶祝這一盛會,汪野亭特別繪制了“墨彩山水瓷板”作為紀念。題款“既摹米老畫,復作米家船,一驅風雨里,正好擁書眠。西湖博覽會紀念”。
民國景德鎮禮品瓷的特點
《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為了表達祝福和心意或以示友好,人與人之間互贈的物品。禮物是表達內心情感的載體。因此,禮物是否恰當,示好是否得體,就顯示出送禮者和收禮者之間的親密疏間。
正因為如此,所以民國景德鎮禮品瓷的特點有:
五個明確(受者明確、贈者明確、意思明確、作者明確、時間明確)。
“粉彩‘學耕’圖瓷板折頁”題款“兒童不識耕耘苦,也把鋤頭學種田。子湘院長雅玩魏清泉敬贈辛己冬月
黟山大凡王畫”,受者明確“子湘院長”,贈者明確“魏清泉”,意思明確“兒童不識耕耘苦,也把鋤頭學種田”,作者明確“王大凡”,時間明確“辛己冬月”(1941年)。當然也有不少簡化題款的情況出現,還有作者自己贈送的作品也是如此。
圖案、紋飾緊扣主人所要表達的意圖。有諧音、象征、典故、諧音加象征以及作者自創題材。
“無光黑釉描金開光粉彩山水圖雙耳瓶”中蝙蝠圖案和“+”字圖案就是諧音“萬福”。還有的用鵪鶉、菊花、落葉圖案表示“安居樂業”,白鷺、蓮花、鴛鴦、葫蘆等圖案表示“一路連升”、“比翼齊飛”、“瓜瓞綿綿”等等。
“粉彩‘富貴壽考’圖瓷板”,“大富貴亦壽考”出自于典故,唐代名將郭子儀遇仙傳說。畫面中的人物和物品合起來點明主題,寓意福壽雙全,多子多福。題款墨書“大富貴亦壽考,時在丙子(1936年)春三月上浣,維明姻兄先生花甲榮慶,姻愚弟大凡王堃繪祝”,篆書紅彩印章“堃”、“大凡”。據景德鎮地方文獻記載,王大凡在1915年曾創作此題材瓷板畫,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并獲金獎。
“粉彩‘梅鶴’圖瓷板條屏”,此瓷板條屏是程意亭遺物,程永建請劉雨岑題款以紀念程意亭逝世,而畫面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梅”象征傲霜斗雪的氣概,“鶴”代表清雅、高潔。表達對程意亭畢生從事陶瓷藝術,追求不息精神的緬懷。(程意亭:1895-1948年,名甫,號“洎山山民”。景德鎮“珠山八友”之一。自幼酷愛繪畫,具有堅實的國畫基本功和嫻熟的繪瓷技巧。潛心攻習花鳥畫,深得師傳。且有創新,并融西畫技法于國畫之中,作畫用筆細巧,既注意寫意,也善于夸張,筆調豐富而不粗俗,淡雅而不淺薄。)
禮品瓷的價值和意義
“禮品瓷”是隨著制瓷工藝的不斷進步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日益頻繁而出現并逐漸發展起來的。“禮品瓷”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完善,逐步形成規模。它的價值既同藝術陶瓷一樣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外,它的稀缺性、真實性更決定了“禮品瓷”的收藏價值和開發價值。
在國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國際交往上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外交往頻繁。國家領導人在與他國首腦、國際組織領導人的友好交往中曾贈送出許多陶瓷禮品,傳送友誼。“禮品瓷”也就成了溝通的紐帶,友誼的象征,歷史的見證。
在社會:當今社會,便捷的交通,發達的網絡通信,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為頻繁,層面更加廣泛。而作為紐帶,表達心意,傳遞感情的“禮品瓷”的使用面也越來越寬,使用量日益增加。
如今陶瓷已不僅僅是一種器物,而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富含著人類的精神生活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瓷器結構之精、材質之美、姿態之秀、技藝之高,堪稱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用于做禮品是再合適不過。
景德鎮悠久的制瓷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他們在承繼先賢智慧的同時,充分發揮陶瓷制作工藝條件長處和材料特性,應用形式美的規律法則和現代藝術創作觀念及其規律,高度概括和抽象地表達作者的個性、意念、情感、氣質,融材質、手藝、工藝、形式美于一體,使之具有適合某些層次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心態的一種陶瓷藝術品類。不斷探索、開拓,全方位、多層次地將陶瓷藝術向縱深方向發展。
景德鎮現代陶藝家們既重視古代名瓷所蘊含的優秀傳統,他們在縱向上綜合古今中外陶瓷藝術的設計觀念、創作思維、藝術語言、表現技法、工藝技術,亦從橫向上融匯其他工藝美術、工業美術等多門類、多學科的精華、成果,著力注入現代藝術審美觀念的新血液,使傳統的禮品瓷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以及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新形勢下,“禮品瓷”蘊藏著極大的商機,“禮品瓷”的生產也將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生產者加銷售商的模式正在普遍形成,不同的分工保證了禮品瓷的生產品質和批量,也廣泛開拓了禮品瓷的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