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公元1465—1487年)一朝共23年,宮廷交派景德鎮的瓷器生產量是很大的,下面我們將從青花瓷、斗彩歸納概括成化瓷器的特點:
(一)成化青花瓷
典型成化青花和宣德器(這里都指官窯而言)有明顯的區別,這表現在下述幾方面:
(1)典型成化青花已不用進口的蘇麻離青,而改用江西樂平的陂塘青(亦稱平等青),發色淡雅而無黑鐵斑。
(2)已改變了永樂、宣德時期的采用小筆觸著色,用雙勾線條,一筆涂抹的上色法,因而不如典型宣德青花那樣留有層次和空白地。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明成化
(3)少厚重的大件器,器形多輕巧。胎、釉制作講究。釉有兩種:一為偏青色,一是潔白,都極肥潤,撫之有玉質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成化瓷的氣泡小而密集整齊,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氣泡群。
青花麒麟盤 明成化
(4)典型成化青花器的圖案花紋,常見云龍、銜花夔龍、飛鳳、波濤海獸、團龍、團鳳、團花、蓮花八寶、十字杵、庭院嬰戲、松竹梅三友、花草、花蝶、花鳥紋樣外,亦有以梵文為裝飾題材。其中蓮托八寶紋應屬成化時期開始流行的紋飾,而樹石欄干的庭院圖雖很早就出現,但亦以成化為盛。在這些圖案紋飾中,尤以夔龍(又稱花式龍)和十字杵為最突出。成化花式龍的嘴唇上翹,如象的長鼻,龍嘴常銜一枝蓮花或數串花枝伸出。龍身有飛翼,有前爪而不見后爪,龍尾卷曲成圖案化。十字杵圖案為元青花瓷中所首見,入明以后,以成化時期為盛,即使民窯青花亦多應用。
明成化 青花高士圖獅鈕荷葉蓋罐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成化朝的民窯青花瓷也有很精細的制作。1971年,江西省臨川縣在一座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墓中出土了一件以5個梵文為主題紋飾的三足爐,此器“胎質細膩潔白,釉色薄白而瑩亮,青料淡雅”,“外壁薄釉,內壁、底心及唇沿露胎”。(《介紹幾件元、明青花瓷器》,《文物》1973年12期)但更多的是青花色澤青中偏灰,釉雖亦有較肥厚的,但多數制作較粗,琢器往往底部跳刀痕明顯。其梅瓶等器,圖案花紋往往承三朝之舊,攜琴訪友之類及庭院樹石仍屬多見。
明成化 青花雙鵲圖碗
明成化 青花鹿鶴同春紋碗
(二)斗彩
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膾炙人口的瓷器。
最早使用“斗彩”這一專門名稱并加以解釋的,是成書于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成(化)、正(德)、嘉(靖)、萬(歷)俱有斗彩、五彩、填采3種。先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雙鉤花鳥、人物之類于坯胎,成后,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
斗彩三秋杯 明成化
(三)成化瓷器鑒定方法
成化官窯器,明清兩代及近現代都有仿品,以仿斗彩和青花兩類為主。至于書“大明成化年制”的胭脂紅器則顯為偽作。成化官窯瓷的特征大致有下列幾方面:
(1)胎質潔細,釉質純凈,用手撫摸有玉質感。釉色有偏青及偏白兩種,無論何種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窯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2)青花瓷除早期用蘇麻離青,呈色濃翠外,大多為淡雅色調。
(3)斗彩的色彩鮮艷,其中姹紫色澤,為成化朝所創制,亦僅為成化瓷所成功地應用。
斗彩團花菊蝶紋罐 明成化
(4)成化官窯款,迄今已發現的僅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書款。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兩字款者大多為偽作。特別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綠款則成化朝根本無此制作。
清康熙仿成化款識
(5)成化瓷的氣泡已徹底改變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況,顯得小而密集。
(6)“米糊底”是成化瓷極為顯明的特征之一。
成化瓷氣泡
成化瓷米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