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瓷器怎么區分新老,摸不著頭腦。我這里整理了老瓷器的5大鑒定訣竅,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輕重感
瓷器的輕重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實踐,才能形成既貼近客觀真實又有個性差異的“輕重感”。
瓷化度的高低、胎體或釉層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細微的差別,都足以導致瓷器輕重的變化。
我們只有通過盡可能多的上手實戰,并不斷自我感知、對比、修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用來區分新舊好壞的輕重感。而一旦形成自己輕重感的體系,對于不明瓷器的斷代以及區分窯口、品質、品位和新舊、仿贗等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干濕感
有句話說:“古瓷會出汗”。
瓷器的年齡不同,衣著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溫度、濕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濕感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一般說來,瓷器的年齡只有在200歲以上者才會有出汗的手感,但800歲以上的瓷器卻也少有出汗的濕潤的手感。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干而澀,反復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氣摩挲釉面,會發出干澀、鈍滯、刺耳的摩擦聲。
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卻雖比較干,卻有潤滑的感覺,無論如何揉搓與摩挲都絕對不會出現干澀刺耳的摩擦聲。
潤澀感
新舊瓷器之間,潤澀感的差異十分明顯和巨大。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的舒潤和溫潤,而且是越古越潤。
而新的瓷器,無論是蒸煮還是燒烤,無論是打磨還是涂藥,無論是土埋還是海泡,任他絞盡腦汁、百計千方也無濟于事,諸多努力也許能蒙騙人們觀感,但絕對欺騙不了人們的手感!
軟硬感
軟硬感是一種極其微妙、精細的手感,
只對個別瓷器品種如越窯、定窯、耀州窯等具有一定的區分和標識意義。
瓷器手頭的軟硬感是一種綜合了視覺的線性剛柔感、觸覺的銳性利鈍感的復合性感覺,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質地剛性的軟硬感。
越窯瓷器無論是釉色、廓線還是文飾相 較于其他任何瓷器品種都有一種冷硬、生硬、挺硬感,
定窯的陰線刻畫與耀州窯的陰地刻花工藝,都有其各自獨特的剛硬的特性。
溫涼感
溫涼感是區別瓷器品質優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頂級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特別是頂級的哥窯、汝窯瓷器),的確像寶玉和寶石一樣,溫潤如玉、冬暖夏涼!
現代仿古瓷器對器型紋飾的仿制已經非常接近真品了,尤其最近幾年電腦三維掃描技術的普及,器型紋飾可以仿得幾乎絲毫不差。所以在去古玩市場買瓷器時,千萬不可僅憑紋飾器型就盲目地下手購買。
現代瓷器做舊最常用也是古玩市場上見得最多的做舊方法是用氫氟酸加高錳酸鉀混合液先在瓷器表面涂抹,等三至十分鐘(冬天時間長夏天時間短)后再用粘有廢機油的抹布擦干凈。這個鑒定方法是放入水中瓷器上殘留的高錳酸鉀溶液使水呈現紫色,用高倍放大鏡能看到無數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
瓷器底部做舊最多見的是用砂輪把底部磨平,然后用機油瀝青等混合物涂抹。這個做舊出來的瓷器有時候弄巧成拙,把不容易磨損到的地方也順便磨得很光滑,砂輪修整后殘留下的砂輪痕跡也是辨別真假的一個方法。做舊后的底部無包漿,涂抹機油后的黑色在表面浮著,很容易分辨。
我說的上面兩種做舊方法都是中低檔瓷器上用得最多的做舊方法,用這兩種方法做舊的瓷器在古玩市場上的占比不低于80%。剩下的結老底做舊,剝釉,后加彩后加款等各異高檔仿古瓷器的鑒定方法以后再慢慢寫,只要仔細看都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