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古窯瓷廠內有座廟,叫“風火仙師”廟。廟里供奉的是一位燒窯瓷工的塑象。廟內常年煙火繚繞,供品滿案,祭祀的人絡繹不絕。一個燒窯瓷工的塑象,為何被鎮上的人立廟供奉,祭祀朝拜呢?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原來景德鎮流傳著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被奉為“風火仙師”的窯里佬,名叫童賓,又名廣利,本鎮里村童街人,生前是技術高超的燒窯瓷工,他家世代以制瓷為業。
童賓自幼聰明好學,從十二、三歲起,就能獨自燒窯看火。父親去世早,童賓過早地支撐起門戶,繼承父業燒窯。由于他技術熟練,為人正直,肯幫助人,即使自己勒緊褲帶,也要盡力幫助窮苦的瓷工們。故他深得鎮里做瓷器人的愛戴。
明朝萬歷年間,皇帝派太監潘相到景德鎮來征稅。他一到鎮上,就四處搜括民脂民膏,巧取豪奪民間的古瓷珍品,強逼陶工們為他制作大批稀奇古怪精巧的瓷器,想發一筆橫財回京。陶工們日夜不停地趕制。
由于這些造型奇特的瓷坯,一反傳統的制作方法,燒窯的火候極難掌握,每次開窯出來的瓷器,不是扁的,就是開裂的,要不就是燒老了或者沒燒熟,始終燒不成一件正品瓷。專橫的潘相眼看一窯窯的瓷器燒不成器,自己發財夢實現不了,氣得暴跳如雷,手拿皮鞭,在窯場親自監工。
在這殘暴兇狠的淫威下,瓷工們拖著疲沓不堪的身子,支撐在炕人的窯門口,有的實在支持不了,就倒在地下,再也爬不起來了。潘相乃不管窯工們的死活,工期限制得更緊。童賓眼看到同伴一個一個的倒下,心里十分氣憤和難過,決心以身祭窯,來拯救大家。他對潘相說:“我用生命擔保把瓷器燒好,你必須立即改善對窯工的待遇,不準虐待大家,每人每個月還要發給半斤豬肉。”潘相聽童賓說能把瓷器燒成,便答應了他提出的要求。
隨后,童賓便跳進了燒得通紅的窯里,在場的窯工們看到這悲壯的情景,都流下了悲憤的熱淚。數日后開窯,瓷器果然都燒成了,件件潔白如玉,個個端端正正。為了紀念這位獻身的燒窯師傅,陶工們把他的骨灰安葬在鎮里的鳳凰山上,為他建了一個廟,塑了雕像,奉為“風火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