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國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品鑒賞能力也隨之提高,藝術品投資也開始逐漸展現出自身的潛力與優勢,作為藝術品之一的瓷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就目前而言,我國瓷器拍賣市場雖然相對比較穩定,但是在瓷器保險方面,基本上還是空白。本文重點闡述了我國在瓷器保險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中國瓷器于1517年開始走向海外市場。當時,葡萄牙人來到中國,從中國運走瓷器,開啟了中國瓷器外銷的大門。17世紀上期荷蘭人建起了一條相對穩定的海上瓷器之路,中國瓷器開始運抵歐洲各國。
我國在經歷了股票投資、房地產投資市場見冷之后,藝術品投資開始成為更多人關注的對象,尤其是在陶瓷器投資這一方面。即便如此,但無論是從起步還是發展速度來看,中國的瓷器拍賣市場都還是比較緩慢的。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恢復藝術品拍賣以來,我國瓷器拍賣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則表現出了極好的發展前景和極大的生命活力。
二、瓷器拍賣的現狀
(一)供小于求的賣方市場
從近幾年的瓷器拍賣情況來看,由于珍貴瓷器在市場上頻繁出現,瓷器的價格也在逐年上升。而事實上,隨著珍稀瓷器被越來越多的收藏家收入囊中,在市場中流通的瓷器的質量勢必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但是瓷器的價格卻不斷攀升。據筆者了解,由于這兩年全球經濟不景氣,藝術品的資金投入也開始失去優勢,投在瓷器方面的資金也在隨之減少,好的藏家也不愿拿出珍品,現在虛高的東西少了,反而轉向價格實在的拍品。
(二)高價成交乏力,中檔瓷受到追捧
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香港,億元的拍品都已雙雙退席,高價位拍品也有退潮之勢。據筆者了解,2013年高端瓷器市場不是特別好,反而中端市場的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瓷器非常受歡迎,不乏買家,但缺的是東西真偽的鑒定。在2013年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中,很多拍品都是高于估價的數倍成交,如:清乾隆白釉暗花“纏枝花卉”圖高足碗以高出18萬港元估價的72.5萬而成交;清乾隆斗彩“團菊圖”杯,在拍賣現場激烈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的10倍87.5萬港元成交。這些低估價的拍品在2013年受到廣泛的關注,從中可以看出市場目前對低估值的中國古代文物藝術品具有較強的購買欲望和資金實力。
“海撈瓷”是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屬于外銷瓷。外銷瓷特指中國歷史上以對外貿易為目的而生產的瓷器。還有一部分是對外國使者、元首賞賜或贈送的瓷器,或者是根據歐美上流社會和宮廷的訂單而專門生產的瓷器精品。然而在歷史上,外銷瓷器是不被人們所看好的。但隨著國內明清瓷器的價格不斷被炒高,外銷瓷器已經逐漸進入業內人士和收藏家的視線。自2013年年底以來,嘉德舉辦的“海撈瓷”專場拍賣,成交率達到了92%,成為當年瓷器拍賣的一大亮點,與國際市場相比,國內“海撈瓷”市場剛剛起步,具有廣大的升值空間,被國內收藏人士普遍看好。
(三)清三代仍是主體
從歷年古代瓷器拍賣造就得高價來看,明清瓷器占據了大部分的席位。明代精品出現的少,清代出現的多一些,整個古代瓷器市場還是以清三代為主。清三代官窯瓷器代表著我國瓷器工藝的高峰,當時的統治者為了顯示皇家的尊貴,嚴格控制著官窯的產出量,加上瓷器比之中國書畫和中國當代藝術品,更多受到國外藏家的追捧,使得清三代瓷器在國內市場上日益珍稀。所以,一旦出現,藏家便會趨之若鶩。
三、瓷器拍賣市場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日趨完善的今天,拍賣市場已暴露出非常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問題突出表現在瓷器藝術品拍賣這一環節中。
(一)拍品征集難
拍品征集難,主要表現在精品征集方面。關注瓷器市場的人日益增多,而更多的藏家根據自己的推斷,認為瓷器的市場價格還會繼續上漲,他們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而不愿輕易出手自己的藏品。這就導致了精品征集難的現象的發生。
(二)泡沫化的投機心態
中國瓷器,目前終還只是被少數社會階層人士所收藏,并且這些少數人擁有著社會的大部分財富,瓷器并沒有在市場上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流通。目前,中國的瓷器只是在少數的高端收藏者之間流通,其余大部分投資者都是出于經濟嗅覺,參與瓷器交易,其交易的目的是將瓷器當作股票交易一樣牟取暴利。這些投資者多采取短期兌現的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引起瓷器市場的泡沫現象,妨礙了瓷器市場的正常運營和發展。
(三)瓷器運輸保管難
與書畫、油畫和其他文物藝術品相比,瓷器因其制作工藝和原材料而容易破損。在我國瓷器收藏拍賣史上,不乏因保護不善而造成瓷器不同程度破損事件的發生,尤其是精美珍貴瓷器,如清三代瓷器,一旦破損,其造成的損失便不可估量。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我國瓷器保險業對瓷器的投保這一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據資深人士透漏,目前保險業界,對普通瓷器的保險費率還有章可循,而對古瓷器則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去投保,這便對瓷器的保管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四、當前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擴大拍品征集力度
縱觀中國當前現狀,拍品征集難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情,這種情況之所以會出現,一部分是因為珍品的藏家不愿出手,另一部分是對拍賣業的信任危機。可以從以下幾點緩解這種局面:
1.改善征集策略。過去,拍賣公司大都通過網上發帖、員工熟人聯絡等途徑征集拍品,途經相對較少、比較單一;為了改善此種局面,拍賣公司可以通過一些較系統、較廣泛的途徑征集拍品。比如首先有針對性的約談一些資深的藏家征集拍品,其次針對藏家云集的地方加強宣傳力度,再次與法院等政府機構建立并保持長期友好合作的關系等。
2.擴大拍品征集范圍。拍品是要越有名氣越好,但是也不能失去洞察市場發展趨勢的能力。在征集拍品時,不要一味地去找那些現在炒的正熱的拍品,其實,把眼光放在目前不是很熱但是很有潛力的拍品的身上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3.提高企業的名譽。企業的名譽一旦提高了,藏家對企業的信任危機感也就消除了,好的拍品自會主動找上門來了。
(二)提高收藏者的素質和風險意識
在拍賣會上經常能見到一些買家只要遇上大名頭的作品就買,如只要是清三代的瓷器,不論真假,也不論好壞,甚至不管價格,憑借自己雄厚的財力競相投標,志在必得。針對這種情況,理性的投資者不妨選擇那些相對缺乏興趣但又有一定的升值空間的瓷器進行競標投資,這樣既避免了拍到造假瓷器的風險,又得到了性價比較高的珍品。提高收藏者的鑒賞能力和收藏風險意識,正確引導他們的投資與收藏觀念,也是解決瓷器拍賣市場中出現的問題的關鍵之一。
(三)加強瓷器保險行業的建設
時代在發展,創新要無處不在。為了防止因瓷器破損而造成的損失,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研究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在瓷器保管這一方面,現在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一方面,加強瓷器保管力度,可以成立專門的瓷器研究小組,專門針對瓷器的已破損的原因進行研究,從而降低收藏者乃至國家的損失。另一方面,加強瓷器保險業的建設。隨著瓷器成交額的增大,瓷器保險的潛在需求也不斷增大,雖然目前中國平安、太保財險等保險公司推出了藝術品綜合保險業務,但該業務發展相對緩慢。由此,發展專業瓷器研究評估機構;探索建立瓷器保險風險分散體系;探索建立專業瓷器保險公司等有利于我國瓷器拍賣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