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的典型器物,彩陶藝術是仰韶文化的一項卓越成就,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日常使用或隨葬的陶器上面有紅黑等色的彩繪。它是在陶器未燒以前就畫上去的,燒成后彩紋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脫落。據測定,仰韶文化彩陶的燒成溫度為700-900攝氏度,彩繪以黑色為主,也兼用紅色。
舞蹈紋彩陶盆
有的地區如豫西一帶在彩繪這前,先涂上一層白色的陶衣作為襯底,以使彩繪出來的花紋更為鮮明。大多數的彩陶都制造得非常精美。一般地看,它的造型凝重,氣魄粗獷,器物上的圖案線條整潔,結構嚴密,彩陶花紋主要是花卉圖案和幾何圖案,也有少數的繪動物紋。這些花紋多裝飾在細泥紅陶缽、碗、盆和罐的口、腹部,而在器物的下部或往里收縮部分一般不施彩繪。雖然只有一兩個色料,卻顯得復雜絢爛。
簡言之,彩陶是用含有氧化鐵、氧化猛的原礦作彩料,在坯體上用毛筆進行彩繪,經700-900攝氏度高溫燒成的陶器。
有趣的是,彩陶與我國的釀酒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考古學家在考證7000年仰韶文化時,仰韶遺址出土的陶器六孔大甕,證明先民們已懂得了釀酒技術,古代大漢口文化遺址出土了許多陶制酒器,如高柄杯等等。考古學家在考證河姆渡遺址第二文化窟也出現了陶盉等陶器,盉,古代喝酒的陶杯,也出現在距今6000年左右歷史的大溪文化居民村落遺址和墓葬中。陶器酒具的產生,是遠古人類釀酒的一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