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湖田窯青白瓷頂級制品即是“柴窯”,但缺少考古證據,難以定論。不過,將坊間形容柴窯的“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拿來形容湖田窯頂級制品,一點不為過。
湖田窯青白瓷
湖田窯青白瓷(局部)
故宮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宋代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器里外施青白釉,積釉處呈水綠色,釉面開碎片紋,素底,瓶身刻漩渦紋。此瓶器形大而完整,為景德鎮青白瓷中罕見的器物,頗能代表宋代湖田窯青白瓷的燒造水平。
宋 景德鎮青白釉刻花梅瓶
宋 景德鎮青白釉刻花梅瓶(局部)
尤其是北宋中晚期和南宋前期的湖田窯青白瓷,胎薄質堅,釉色如青天,故俗稱“影青”,有一種類似青白玉的美感,透光度良好,其薄度和堅韌度已接近現代瓷的技術與特征。
湖田窯瓷片
下圖這件器物我們可以認定為它就是湖田窯的供官器,這個年份可能要到南宋了,到南宋了。在這件器物上面,把湖田窯所有的工藝,所有的優質的品種的這個信息全部在上面顯現出來。
湖田窯青白釉瓷片
從這件器物上可以看出,它的釉面為玻璃相,幾近透明。釉薄處泛白,聚釉處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綠漸次演變,充分體現了自然漸變的釉色美。這是青白瓷最難得的特點,給人以“音樂旋律繹如心靈”的美感。
湖田窯青白釉瓷片(積釉處特點)
南宋前期,湖田窯業完全延續了北宋中晚期的繁榮輝煌,但南宋中后期,景德鎮南河一帶因為優質瓷土枯竭,加上繁重的賦稅負擔,很多窯場或倒閉或轉移鎮內,湖田窯的陶工們開始探索新的出路。
最為突出的就是在南宋或者是北宋中晚期以后,它也有包金包銀的產品,這種往往是受定窯芒口覆燒的文化影響,芒口覆燒以后口沿有芒沒有釉,那么就把這個包上銀。
湖田窯芒口覆燒包銀瓷片
這一時期,湖田窯用“支圏覆燒法”代替墊餅支燒,提高了產品的燒成率,從而渡過了窯業發展最困難的時期。
湖田窯燒造方式的轉變
但這時候的湖田窯瓷品,胎質遠不如以前細膩潔白,釉色多淡青色或月白色。發展至晚期,產品的釉色更是因為光澤度及透明度的減弱而泛黃發灰,胎質疏松。部分質量較高、晶瑩如玉的青白瓷,大都作為貢瓷而進御南宋皇宮。
湖田窯青白釉瓷片
湖田窯青白釉瓷片(局部)
湖田窯青白釉瓷片
湖田窯青白釉瓷片
同時,吉州窯、建窯的產品流入湖田,湖田窯開始嘗試燒制黑釉瓷。根據湖田窯黑釉瓷燒造史的文章記載,黑釉瓷在湖田窯始燒于南宋后期,到元代才大量燒造。而在1997年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發掘時,出土了一批明顯具有北宋時代風格的黃黑釉瓷,胎色白,與同時代的青白瓷的胎骨相同;黃黑釉釉層薄,隱隱露出胎色;造型與北宋中期同類型青白瓷具有相同的造型特征,加上這批黃黑釉瓷出土地層明確,證明湖田窯黃黑釉瓷始燒于北宋中期。
湖田窯黑釉瓷片
當人們提到湖田窯的時候沒有概念認為湖田窯燒造黑釉。因為湖田窯幾乎沒有對它黑釉的宣傳,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它的產品質量太差,和北方的任何一個小窯口去比的話都達不到它的水平,所以羞于宣傳。但是,并不是它沒有,它也燒造過黑釉。
湖田窯黑釉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