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是煙火,人生何處無禪意。在我們追求高度物質集中的今天,我們一味向高處看的時候,很容易忽略平等視線的美好風景,此時的我們更需要沉下心來拋卻一切的外在干擾,放松身心,直面生活本有的純凈,止于至善方可走得更遠。
禪修茶道十二道工序為:1. 燃燈焚香,參禪詠茶;2. 煮水候湯,法海潮音;3. 洗杯燙盞,蕩滌塵垢;4. 賞茶投茶,拈花一笑;5. 觀色聞香,色香密圓;6. 沖水洗茶,放下桎梏;7. 靜心泡茶,涵蓋乾坤;8. 隨緣分茶,分享慈悲;9. 香凝茗露,普皆供養;10. 小酌慢飲,品味參禪;11. 謝茶相約,善緣綿長;12. 禪茶一味,法性一如。
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次身心的深層洗禮,不分種姓民族和男女老幼,皆能研學。杯盞傳遞間是質樸的敬意和關懷,細細品味中是與自然交融的自在愜意。
“禪茶一味”,在一盞茶的功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古人云:“茶宜凈室,曲宜古韻”,一曲一凈土,一弦一清心,一禪一世界,一茶一人生,投片片茗茶,融滴滴甘泉,飄縷縷清香,得杯杯凝露,品正清和雅,聽禪茶無生。茶藝雖美,若不能靜合于道,則終流于感官之娛。要使茶藝不拘泥于自我空間,離不開禪的智慧觀照。禪修茶道則是融禪文化和茶文化之精華,生動地呈現了中華千年禪茶的正清和雅之美,閃耀著智慧之光。如今經由傳承發展,更如靜蓮落夏池,綻放清芬。“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禪與茶發揮妙用處是心靈的凈化,是生命的和美安然。
禪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傾心表達。在中國,茶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茶有連接自然的屬性,以茶行道,井然有序,以求環境和心境的恬靜清寂。佛教的禪文化傳入中國也已有兩千年。唐朝禪門興盛,促進了禪修茶道的發展。百丈懷海禪師創立《百丈清規》,將禪門飲茶的茶禮茶儀作以嚴謹細致的規定。由禪坐靜觀飲茶到將茶事禮儀融入禪門,茶成了悟心妙傳的助修工具。“焚香引幽步,酌茗開凈筵。”在清凈莊嚴的禪堂內,飲茶清心,以茶待友,借茶悟道。如唐朝時期禪門傳記《五燈會元》中多有茶敘的記錄,在以茶為機的問答應對中,以期明了心性。
茶道規范謹嚴有序,禪門還有茶供、茶榜、茶堂、茶鼓、施茶僧、戒臘茶、化茶、茶禮、普茶等專屬的稱呼。自唐宋時期十分興盛的禪修茶道,在接下來的元明清三朝時期內,由于漢蒙滿文化相交融帶來的影響,吃茶的形式已經由工序嚴格的煎點法而簡化成了沸水沖泡法。禪修茶道的規約行儀漸漸淡出了市井街巷,隱入禪門山林,在少數寺院和僧侶間延續著傳承。
“禪借茶道顯,茶倚禪生香。”作為禪修茶道將禪修的內涵融入茶道的儀禮中,內涵禪修、茶道、詩詞、音樂、養生等多種文化表現形式,將泡茶的十二道工序,變成十二種修行,提高專注力,頤養身心。復興的禪茶之道教學,由寺院流入民間,不僅適合修心治靜,還具有很好的表演性和觀賞性,動作嫻靜自若,端莊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