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種類即瓷器的分類。瓷器的種類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分類,對有關瓷器類別的知識也需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因為這是對收藏投資者最實用的知識。
瓷器的器型按大類分
主要有碗、杯、盤、壺、爐、盒、罐、盆、瓶、匜、枕、洗、尊等,每一大類又有若干小類。 瓷器的分類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
從年代分
有遠古瓷器、中古瓷器等。
從朝代分
有漢代瓷器、唐代瓷器、宋代瓷器、元代瓷器、明代瓷器、清代瓷器等。 從瓷器的工藝分,有青瓷、秘色瓷、青白瓷、卵白釉瓷、甜白、祭紅、絞胎、玲瓏瓷、釉下彩、青花、釉里紅、釉上彩、金加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粉彩、琺瑯彩等。
從瓷器的來源和使用范圍分
從瓷器的造型分
有碗、杯、盤、壺、罐、盆、瓶等。
從窯口分
古代著名的瓷窯有宋代四大名窯:哥窯、鈞窯、汝窯、定窯,此外,唐代名窯有邛窯、邢窯、洪州窯、長沙窯、壽州窯。宋代名窯還有耀州窯、龍泉窯等。遼代有官窯缸瓦窯、林東窯等。元代有霍縣窯、景德鎮窯等。明、清名窯有御窯廠和石灣窯。早期的名窯還有甌窯等。瓷窯的知識對于投資者是必不可少的。
從使用功能分,瓷器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實用器。包括食器、盛器、貯器、飲器、水器、服御器、文具、樂器及瓷紡輪、瓷磚等一些工具用器。
二是明器。明器又稱為冥器,是隨葬用品。主要有容器、模型、俑類、墓志、斂骨具、魂瓶等。
三是陳設。包括花瓶、插屏等,一些古代的實用器和明器,后來也轉化為陳設器。
四是玩具。包括瓷型動物羊、犬、虎、獅等,瓷型人物觀音、童子等,瓷型植物、棋類、托座、鳥籠、鳥食罐等。
五是禮器祭器。包括瓷鼎爐、瓷雙耳罐等。
從色彩分
瓷器總體上分為兩大類,即單色釉瓷和彩繪瓷。單色釉瓷又分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稱為“一道釉”。
明代以前是素瓷時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發展。素瓷是指無論釉上和釉下都沒有色彩的瓷器,沒有繪制的花紋。素瓷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種。
青瓷
青瓷也叫綠瓷。釉中含有氧化鐵,是最早出現的瓷器,發展到宋代時以龍泉窯最為聞名。
黑瓷
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礎上增加了鐵的含量燒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窯和德清窯。
白瓷
白瓷由于含鐵量低而形成透明釉。著名的窯場有定窯和邢窯。白瓷的出現使得在瓷器上作畫成為可能,為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閃青,類冰似玉。
素瓷是在通風狀態下燒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氧化鐵的含量不同而導致釉色不同。而色釉瓷是指帶有顏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閉狀態下燒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鐵、氧化銅等含量不同以及燒制溫度不同,而呈現不同顏色的釉色。
色釉瓷包括紅釉、醬釉、藍釉、黃釉、綠釉、紫釉等。
彩繪瓷就不是以釉色取勝了,而是以器型、繪畫和彩來取勝的瓷器。彩繪瓷的發展由青花開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開始出現紋飾,隨著發展,分別出現了青花、兩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銅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為釉上彩,而斗彩則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
中國瓷器發展簡史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鑒定為10800~9700年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巖、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夏商周時代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已明顯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后,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東漢
瓷器真正燒造而成時,這段時間,還只有青瓷和黑瓷兩種,很單調。
東漢末年分三國,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家族終于迎來了一位新人,白瓷。請注意,這里的青瓷、黑瓷、白瓷,并非是完全單指一種顏色哦。青瓷里面包含了青綠、青黃、青褐、青灰等;黑瓷里面包含了褐、醬等;白瓷也有可能略黃或略青。
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釉料中鐵的含量。這個就比較學術化了,我們點到為止就好。
如果釉里面鐵的含量低于1%,燒出來就是白瓷;在1%在3%之間,就是青瓷;超過4%,那就是黑瓷。古時候,原料比例與溫度都沒有辦法控制得很好,因此釉色不穩定,有很強的隨機性。
隋代
在此時的瓷器家族里面,青瓷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但是剛來的白瓷不甘示弱,它正在慢慢積蓄能量,讓自己越來越白,厚積而薄發。
唐代
白瓷終于成功地站起來了,達到了可以跟青瓷抗衡的地步,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代表是來自浙江的越窯,北方的代表是來自河北的邢窯,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說法。
唐代還有一個特別著名的“唐三彩”。但是,唐三彩其實不是瓷器哦,它是一種低溫燒造的陶器。盡管如此,唐三彩也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因為它畢竟有多個顏色啊,并且現在在價格上面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宋代
宋代瓷器真正百花齊放的朝代。白瓷和青瓷,兩兄弟在這個朝代仿佛打了雞血一樣,在這個朝代,有著我們最為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
“汝、官、哥、鈞”都是屬于青瓷系的,而“定”是燒白瓷的。
其中比較特殊的是鈞窯,雖然顏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確實是屬于青瓷系的。前面我們說到,釉的顏色是因為里面的含鐵量決定的,而鈞窯則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了一點兒銅,結果沒想到,竟然燒出了漸變的紫紅色,人們評價鈞窯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并且在宋代,還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情。宋真宗趙恒有5個年號——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號的期間,賜一個燒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鎮”的地方為“景德鎮”。不知道他賜名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在后來,這個地方以這個名字成為了全中國,甚至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元代
從元代開始,瓷器的百家爭鳴時代結束了,變成了由景德鎮一枝獨秀的局面。由于東北的(遼)契丹族和(金)女真族的入侵,宋的統治者被迫南遷,再后則被蒙古族所滅。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樞府窯出現,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其名聲遠揚世界各地。景德鎮集賢沐古窯生產的白瓷與釉下藍色紋飾形成鮮明對比,青花瓷自此起興文化在以后的各個歷史時期也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
除了藍色的青花,他們還整出了紅色,叫釉里紅。還整出了紅藍搭配,叫青花釉里紅。
明代
景德鎮更加發力,燒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的瓷器,分為四個大類: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顏色釉。
清代
到了清代,景德鎮作為中國瓷都的位置也從未動搖過。
清代的瓷器就跟現在的清宮戲一樣,主要是康雍乾三朝。
康熙酷愛西洋文化,引進了西畫技法、顏料等在瓷器上作畫,因而有了琺瑯彩。琺瑯彩是一種純宮廷釉彩,制作流程是讓景德鎮先把器物燒好,但是先不“裝修”,送到清宮里面的造辦處,讓宮廷技師繪畫再燒制而成。
琺瑯彩是純進口的,因為它所使用的顏料都是國外的。在康熙末期,受琺瑯彩的影響,在原本五彩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中西合并的全新釉彩——粉彩,這個彩既有中國顏料和中國技法,也有西方顏料和西方技法,是個混血兒。
中國瓷器的歷史,也是技術革新帶來的藝術發展的歷史。這樣的進步歷程,持續幾千年綿延至今,終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