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學養深醇,眼光極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對顏色釉瓷器情有獨衷,“上有所好,下必從焉”,御窯場把皇帝的喜好作為色釉調配的唯一標準,嚴格按照造辦處提供的樣品配釉燒制,生產出一大批胎質細膩,氣質高貴的顏色釉瓷器。
雍正彩瓷不管是顏色的表現還是器型的嚴謹,都讓此時的瓷器獨放異彩。然而充滿了藝術氣息雍正帝也會文藝的在喧囂中尋求寧靜,寧靜中尋求獨特,那么這個寧靜中的獨特就是雍正單色釉了。下面就來說說清代雍正單色釉瓷的特點與鑒定。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或“一道釉”,因為其素雅潔凈,被稱為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閨秀。
清雍正朝在顏色釉瓷器燒造方面成就極為突出,在仿古基礎上創新,創燒十多種鮮艷的新釉色。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官窯顏色釉瓷將近2萬件,包括二十多個品種,質量、數量堪稱一流。不僅有大量仿古釉器皿,也燒制了典雅高貴的淡黃釉、貴族氣質的祭紅釉、端莊優雅的祭藍釉、千嬌百媚的胭脂水釉、寧靜高遠的天藍釉、青純無邪的粉青釉、鮮嫩水靈的秋葵綠釉、飄忽不定的灑藍釉、變幻莫測的窯變釉等。
雍正時期的青瓷燒制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官窯青釉瓷可根據顏色的深淺分為豆青、冬青、粉青三大類。青釉呈色以豆青最重,冬青次之,粉青最淺。從這三種青釉中又繁衍出淡青、天青、蝦青、橄欖青、蟹甲青等數種新色釉,最深的蟹甲青發色近乎墨綠,光澤感極強,而最淺的淡青發色近乎月白。
雍正黃釉,在燒好的白瓷上施低溫黃釉,燒制出來后顏色潔凈。
蛋黃釉多見小件薄胎盤、碗器物,有少量凸雕蓮瓣的黃釉盤,口徑可達40厘米。黃釉有里外全黃和里白釉外黃釉雍正時期的白釉是一種有玻璃質感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現出白色。雍正白釉有高足杯、撇口瓶、三足爐、茶壺、酒盅、大盤、小碗等。
據說雍正官窯為恢復明代宣德寶石紅的中華優良傳統,在釉中添加瑪瑙、珍珠等貴重原料,燒成呈色穩定均勻的祭紅釉。祭紅釉色澤深紅,濃厚不流淌,溫潤光亮。祭紅對燒成氣氛敏感,成品率極低,乾隆以后失傳。祭紅釉器多數里白外紅,也有里外全紅的。雍正傳世品中有祭紅梅瓶、玉壺春瓶、撇口瓶、橄欖瓶、長頸瓶、蒜頭瓶、扁瓶、高足把杯、高足盤、雙陸尊、鼓釘洗、小水丞、小酒盅、小杯等十多種造型。款識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楷書六字款和青花雙方框六字楷書款兩種。
雍正祭藍是仿明代宣德寶石藍釉燒制而成的,是-種表面布滿橘皮棕眼的深藍釉,釉面厚而均勻,釉色深濃沉靜,給人寧靜莊嚴的感覺,常用于祭祀類器皿。雍正祭藍釉造型有玉壺春瓶、膽式瓶、穿帶瓶、折肩撇口瓶、圓洗、盆奩、茶壺、蓋缽、高足豆、高足碗、大碗、盤、碟等,有里外藍釉與里白外藍兩種。底均有青花雙圈六字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雍正祭藍釉中有一些胎厚體重的巨大的盤、碗,是典型的祭祀用瓷。
除此之外,雍正朝的廠官釉、米色釉、鱔魚黃、秋葵綠、湖水綠、鸚哥綠、孔雀藍、仿古玉、仿漆釉等十數種顏色釉也十分出色。雍正時茶葉末釉制品多偏黃,稱“鱔魚黃”。
單色釉瓷器雖然沒有華麗的紋飾和造型,卻在其純正、簡約中讓人感受到一種獨有的美感。但因為它的紋飾簡潔,往往給鑒定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鑒定過程中,就要從造型、胎釉等多方面綜合考量。近年來,由于雍正瓷器高昂的市場價格,作偽者在造假的過程中也費盡心機,使得仿品與真品相差無幾。例如在釉色上,作偽者通過對真品進行化學分析,得到成分的比例后再進行作假制造,從而達到亂真的地步。有的落款因為使用電腦掃描復制手段,在字跡、釉色等方面和真品相比幾乎絲毫不差,但從內壁上可以發現燒造過于光滑,不是當時的燒造工藝所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