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愛圖青花瓷瓶釉色白中泛青,色彩青翠艷麗。肩部飾有鳳穿牡丹紋,腹部設有四個開窗,分別繪制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的四幅文人雅圖,足部則繪飾仰覆蓮紋,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古玩收藏界,元青花備受追捧,不僅因其釉色明凈、青料濃艷,存世數量稀少,更因其紋飾多出自傳統戲劇、故事鈔本插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就是為數不多的元青花存世品之一。
2006年,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出土于湖北省鐘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那時它就放置在靖王妃的棺床下方。它的再現講述了一段凄美的愛情往事。郢靖王朱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他的王妃郭氏是明朝開國元勛營國威襄公郭英之女。據《興都志》卷載,朱棟去世后,郭氏痛哭曰:“念自幼嬪賢王侍如賓友,今安忍獨生乎!”隨即自盡,與夫君合葬。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器型端莊。采用了釉下彩的裝飾手法而表面平滑柔和;還采用了從東亞一帶進口的“蘇麻離青”著色原料而彰顯出濃艷的天空藍。隨著明初原料枯竭,這抹藍色在元朝尤其珍貴。梅瓶腹部四面則繪制“四愛圖”。元朝內部軍閥爭戰,起義戰爭此起彼伏,文人仕進無門。“四愛圖”正迎合了文人追求閑情逸致,抒發高潔志趣,這一時代強烈的音符。
在“王羲之愛蘭圖”中,王羲之盤腿端坐于庭院,左手抬起,指向綻放的蘭花。品幽蘭飄香,言笑晏晏。身后侍童捧書站立,枝葉寬大的梧桐環繞頭頂。王羲之愛蘭如命,創造飄逸流暢行書就是從婀娜多姿的蘭葉中得到啟示。在“陶淵明愛菊圖”中,陶淵明立于庭院中,外穿圓領寬袖花色長袍,內穿桃心領衣裳,褲長及腳。右手持一只頭部螺旋狀的長杖,回首觀望著侍童捧于胸前的菊花。陶淵明一生與菊結下不解之緣,留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經典古韻。在“周敦頤愛蓮圖"中,周敦頤持拂塵,立于楊柳依依的池塘邊,聚精會神地欣賞盛開的蓮花,身后侍童夾著一張長方形木琴。周敦頤晚年隱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以蓮花為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贊美蓮之高潔。在“林和靖愛梅圖”中,林和靖坐于磐石上,身穿花色斜襟長袍,頭戴圓帽,正在競相開放的梅花下觀鶴起舞。林和靖在孤山隱居時,遍植梅樹360余株,詠嘆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奇妙的是,武漢市博物館也保存了一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乍一看,這兩尊梅瓶極其相似,但專家們對兩者的造型、胎質、釉色、紋飾等方面進行了比對和分析,指出它們大同小異。尤其以“四愛圖”紋飾為代表,同屬一個主題,但不同工匠在制作時融入了自己的創造力,在人物衣著、環境植物的改變中體現季節的更迭。如今,武漢一城之內兩件珍寶共存,隔江相對、相映成趣,成為我國元青花收藏界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