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瓷是古代陶瓷藝術之瑰寶。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 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玲瓏瓷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所以也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玲瓏瓷往往配以青花圖案,叫青花玲瓏瓷。這種瓷器既有鏤雕藝術,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樸、又顯清新,集高超的燒造技藝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玲瓏制品在隋唐時,江西豐城羅湖一帶的洪州窯就有生產,到了元代,景德鎮窯也生產這類產品,如青花釉里紅鏤雕花蓋罐;至于明代,永樂年間制作的官窯瓷器玲瓏瓷十分精致,如花熏一類瓷器;到了清乾隆后期,這類產品更是廣受歡迎,那時官窯和民窯均有制造,如同本文介紹的這只玲瓏瓷青花盤。就是現在,玲瓏瓷也有不少佳作,只是它的孔眼由手工鏤刻改為機械戳制,釉色則從單色發展到紅、黃、綠、藍等多色,成為喜聞樂見的彩色玲瓏瓷。
玲瓏,明徹的意思。玲瓏瓷屬于鏤花的一種。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載:
"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圖案設計的花形,鏤刻一個個小米孔,使之兩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戶糊紙一樣;再通體施釉 。經過焙燒,鏤花處明徹透亮,但不洞不漏。這種透光的米粒狀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則叫"米通""螢手"。有些陳設品如龍舟、花瓶之類,鏤空處不糊釉漿,也叫玲瓏。唐代洪州窯巳生產玲瓏瓷;明永樂時,景德鎮窯巳有玲瓏產品。隆慶、萬歷其間,玲瓏瓷風行一時。清乾隆時期,御窯廠也曾仿燒。主要器物有玲瓏爐、玲瓏蓋碗、玲瓏筆架和玲瓏香奩等。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 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
玲瓏瓷產品除中西餐具、茶具、 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種花瓶、各式燈具等陳設瓷
景德鎮青花玲瓏瓷是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是明永樂年間在鏤空工藝的基礎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鏤成點點米粒狀,被人們稱為“米通”,又叫玲瓏眼,再填入玲瓏釉料,并配上青花裝飾,入窯燒制而成
顯得。青花玲瓏是把青花與玲瓏在工藝制作和藝術處理上巧妙加以揉合的產物,碧綠透明的玲瓏和淡雅青翠的青花相互襯托,其釉面白里泛青,料色青翠欲滴,玲瓏碧綠透明,釉中有釉,花里有花,結合得天衣無縫,展示著中國古代制瓷業高度的技術成就和藝術成就玲瓏瓷又稱“米花”,日本人稱為“米通”,西方人把它叫做“嵌玻璃的瓷器”。它采用鏤雕技法先在瓷器坯體上鏤出若干一定形狀的玲瓏眼,用特制的玲瓏釉把眼填平,再繪以青花,施釉后高溫燒成。青花玲瓏以其玲瓏剔透、幽靜雅致、精巧細膩、樸素大方的藝術特色,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為人們所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