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花被認為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早的青花瓷。那么唐青花究竟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花瓷呢?唐青花的胎體是由細膩的黏土制成,胎質多呈淺黃白色,胎體燒結不很致密,疏松,吸紅。釉青灰色,略顯乳濁,釉面玻璃質感不很強烈,布滿細小開片,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化妝土與釉燒結不很緊密,容易出現剝釉。青花發色濃艷,暈散效果不甚明顯,紋飾著色較濃處呈深藍色或出現縮釉,所用鈷料為高鐵低錳類,來源于當時的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唐青花的施彩工藝方法是,先在胎體表面施一層透明釉,然后用鈷料在釉面上描繪紋飾圖案,后在紋飾圖案上再覆蓋一層透明釉。青花紋飾圖案其實是在上下兩層釉之間,屬于釉中彩而非釉下彩。
唐青花的釉盡管與同期的鞏義窯白瓷中一般白瓷的釉極為相似,但兩者在胎體、制作方法和裝燒工藝上卻依然存在明顯區別。鞏義窯一般白瓷的胎體都比較厚重、粗松,燒結度相對較高,胎釉燒結更為緊密,不容易出現剝釉。器物內外通常都施釉,但有的器外施釉不到底。唐青花的胎體較為細膩,胎體略顯輕薄,燒結度相對較低,吸水性較強,胎釉燒結不很緊密,容易出現剝釉,琢器內不施釉。在胎體和制作工藝上,唐青花更類似于同期的唐三彩。因而唐青花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青花瓷,而是青花釉陶。從胎體表面施有化妝土推測,在裝燒工藝上唐青花極有可能是與同期的唐三彩一樣,采用的是先燒制出素坯,然后再施釉重新入窯燒制的二次燒造方法。
圖中為一件唐青花人物釣魚紋釉陶罐。其胎質呈淺黃白色,較為細膩,胎體燒結不很致密,疏松,吸水性較高,屬于陶的范疇。釉呈青灰色,略顯乳濁,釉面布滿細小開片,胎釉之間施有化妝土,化妝土與釉燒結不很緊密。青花發色呈藍紫色,色料著色較濃處出現了縮釉,沒有黑色鐵銹斑痕。器內壁近口沿處有化妝土流淌過的痕跡,由此可知,當初對胎體表面施化妝土是采用了類似于對坯體表面蘸釉的方法。釉面局部因磕碰而出現了剝釉。從剝釉處可以看出青花紋飾圖案并不是被繪制在化妝土表面,同時在靠近底足的釉面處還發現有幾處上下兩層釉重疊的痕跡,且底層釉施釉較薄,這證明這件器物表面曾被施過兩次釉。也就是說,青花紋飾圖案是在上下兩層釉之間,屬于釉中彩。紋飾圖案繪畫線條流暢,灑脫,畫面生動,傳神。船,尖首,方尾。船尾站立者,頭戴尖頂帽,右腿向前跨立,左手扶船篙,似正在舉目向遠處的湖面張望;坐在船首的垂釣者,頭戴進賢冠,左手抬起執握魚線,正全神注視于其前方水面上的魚漂。畫面中人物的首服尖頂帽和進賢冠均體現出唐代服飾的典型風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