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炒越熱的瓷器收藏有個導向,大家一窩蜂追逐官窯,卻忽視了民窯瓷器。其實,對普通藏友而言,有機會見上官窯真品難上加難,別說上手摩挲把玩了,存世的官窯瓷器本就數量稀少,絕大部分已經進入博物館,還有一些流失海外,淹沒在民間,要撿漏官窯瓷器真可用“鳳毛麟角”來形容。其實,精品民窯瓷器也是很值錢的,值得收藏愛好者收藏,升值空間也很大。下面就給你分析分析民窯瓷器值錢的原因。
民窯瓷器精品不亞于官窯瓷器
事實上,從2008年末、2009年初,歐美藏家已經把中國瓷器的收藏從追逐官窯轉為追捧民窯精品,其原因有三:一是拿來競拍的官窯瓷器征集難度日益加大,二是拍賣公司飽受贗品困擾,后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民窯瓷器的美學內涵正被越來越多的圈內人讀懂。國際上首屈一指的中國古陶瓷專家甘雪莉女士,不止一次盛贊民窯瓷器的“素樸之美”,她說明清民窯青花瓷“靈巧生動,紋飾多變”,宋代民窯影青瓷“造型樸拙,叩之有樂音”。親手拍出過300多件中國瓷器的蘇富比、首席拍賣師懷特也對中國古代民窯瓷器贊不絕口,說民窯精品的藝術品質絕不亞于官窯。
近年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動向也證實了這一點。以2010年國際“三大拍賣行”秋拍為例,2010年11月13日蘇富比拍賣行倫敦“亞洲藝術品專場”上,一只元代民窯精品“青花蓮紋大罐”成交價高達人民幣2782萬元;12月16日巴黎“亞洲藝術品專場”,一只品相普通的34厘米“明代青花一把蓮”民窯大盤也拍出380萬元人民幣,在此之前的倫敦佳士得秋拍會,一件15世紀民窯“綠釉甘露瓶”,也以750萬元人民幣成交。
民窯瓷器物美價廉
在海外拍賣市場推動下,原本只在民間藏友中私下交易的民窯瓷器也開始被國內各大公司推上拍場,北京太平洋、佳德中國、江西愛濤、北京海王村等還特意舉辦過民窯瓷器專場,但從規模和效果來看,遠不如官窯瓷器紅火。近兩年民窯瓷器更是鮮有公開拍賣的機會和場合,大量精品只能繼續在地下渠道流通。這種狀況不僅阻塞了藝術品交易、升值的空間,而且很大程度上折損了民窯瓷器高超的工藝水平——歷代官窯的能工巧匠,包括明清兩朝御窯廠的大師級窯工,哪一位不是從民窯或者小作坊走出來的?文物市場與其他商品市場一樣,奢侈品固然可以引導市場走向,但銷量大的仍然是大路貨。官窯、民窯就好比奢侈品和大路貨,買得起天價官窯的藏家確實大有人在,但工薪藏友有能力買到的還是物美價廉的民窯瓷器。
收藏民窯瓷器有講究
第一,要以青花為主。有道是“官窯瓷器看五官,民窯瓷器看青花”,“五官”指的是瓷器的外形、釉水、畫工、年份和底款,這五大因素可以決定一件官窯瓷器的品質。而青花瓷由于其工藝和釉料的特殊性,無論哪個朝代,都可以堂而皇之占據民窯精品榜首,故在收藏時視為首選,其次才選汝、官、哥、鈞、定這五大名窯。
第二,注意鑒別真偽。瓷器的鑒偽高深莫測,非一般藏友所能勝任,需對中國瓷器各個歷史時期的燒制工藝和歷史特點多加了解,融匯貫通后才能豁然開朗。切忌貪圖便宜,除了腳踏實地打好瓷器基本功,沒有捷徑可走。
官窯瓷器因為數量稀少而價格高昂,以至于與普通藏家之間可謂是無緣也無份。而在收藏市場上,民窯瓷器中的精品因為其價格適中,同時升值潛力不小,因而其未來的收藏空間也很大。
對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多數人同宋代五大名窯、元明清官窯產品的緣分是很淺的,對于那些在拍賣場上動輒成百上千萬元、甚至過億元的成交價,普通藏家只能是望“瓷”興嘆,無法出手競價。
但這并非意味著普通藏家就只能是旁觀者,其實一些品質不錯的民窯瓷器也很值錢,已成為收藏市場的新寵,其升值潛力也不錯,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而一些精品的升值空間也很大,從理財角度來說,這無疑能給藏家帶來不錯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