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汝窯是河南省的民間瓷窯,窯址主要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區,向北延伸到太行山麓東南部,向南至漢水之濱。臨汝窯為中國宋代北方瓷窯之一。窯址分布在河南臨汝縣境內,以嚴和店窯為代表。臨汝窯燒瓷始于北宋中葉,北宋后期至金代盛燒不衰。由于燒造宮廷用瓷的汝窯址尚未在今臨汝縣境內發現,所以現在所說的臨汝窯則專指民間窯業。存世量相對較少,目前世界各大小博物館,也很難見到精美且極具代表性器物。
宋臨汝窯鳳紋盒
臨汝窯的介紹
宋、元民間瓷窯。在河南臨汝縣(今汝州市,1913年廢州改縣,改汝州直隸州為臨汝縣而得名)的嚴和店、大峪店一帶。"臨汝窯"的名稱是馮先銘先生1964年對河南省臨汝縣宋代瓷窯遺址調查后提出的,他在《河南省臨汝縣宋代汝窯遺址調查》一文中指出,"汝窯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燒制時間短,生產數量少,而質量則很精;一部分是為民間燒制的瓷器,現在稱它'臨汝窯',這是汝窯的主要部分,其燒造時間長,生產數量多,質量也比較好。"
1985年,原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馮先銘先生與河南省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王延軍等在嚴和店窯址考察。
臨汝窯燒造年代始于北宋中葉,盛于北宋后期,延續到元代。臨汝窯青瓷窯場周圍地理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坩土,有青、白、紫、紅幾種顏色,當地百姓稱之為"青坩"(當地亦稱為鴿子屎)是優良的制瓷原料。山嶺坡地上樹木茂盛,巖石間釉藥密布,耐火土俯拾皆是,地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些為瓷器的燒造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臨汝窯青瓷窯場的工匠就地挖取原料,當地百姓至今流傳著一首民謠"南山的釉藥,北山的泥,西山的煤炭燒青瓷".窯廠周圍或多或少遺留有當年窯業興盛時期采集原料的礦坑、礦洞,被當地百姓稱之為"老坑"、"老井"、"老洞"等。
臨汝窯青瓷燒制工藝先進,有一系列制備和燒制程序,大致經過采掘、風干、挑選、粉碎、淘洗、練泥、成型、修坯、裝飾、施釉、燒造等。發現的燒制臨汝窯青瓷的窯具有匣缽、墊圈、支圈、墊餅(渣餅)、支釘、支燒、窯支具、窯塞(窯襯)、火照、器范、拍子、抿子、擂杵、器托、梯形磚、陶輪、碾滾、坩堝、研磨器等。
臨汝窯產品以生活用具為主,兼有陳設和文房類用具,有的靈巧秀麗,有的古樸剛健,有的溫文爾雅,有的賞心悅目;在平淡中追求變化,在方寸間追求意境,表現出工匠的嫻熟制作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裝飾方法先進,裝飾藝術效果彰顯。器皿的胎體略厚重,胎色灰白,釉色有豆青、豆綠、蔥綠、青綠、魚肚白等,釉層勻凈,開片細密,玻璃質感較強,釉中氣泡較多。
臨汝窯月白釉荷花碗
臨汝窯發展歷史
初創期臨汝窯
初創階段的臨汝窯青釉、黑釉和白釉瓷器共生,具有晚唐到北宋的過度特征,器形接近晚唐五代的白瓷。器物很少有紋飾圖案,多數器物素面,少數刻有簡單的花卉紋飾,或在外壁刻以簡單的線條紋。
成熟期臨汝窯
北宋中期臨汝窯的產品從造型、紋飾和工藝等方面已經十分成熟,主要釉色有豆青、豆綠。
裝飾手法有模印、刻花和捏塑等,設計合理,制作規整。各種裝飾題材如銘文、動物、人物、花卉等相互配合,極大的豐富了臨汝窯的表現形式。
鼎盛期臨汝窯
北宋晚期臨汝窯以青瓷制作為主,產品優良,工藝精湛,種類繁多,器型和北宋中期較為接近。主要釉色有豆青、豆綠、蔥綠、天青、粉青等。
這一時期瓷器的裝飾方法極為豐富,采用刻、印和捏塑相配合,把極富生活情趣的動態畫面融入臨汝窯青瓷的制作之中。裝飾圖案也改變了模印單一花卉的單調構圖,采用花卉與景色相結合,或同花異器,或同器異花,分區裝飾,令人耳目一新。流行的裝飾題材多種多樣,具體有交枝花卉、折枝花卉、纏枝花卉、牡丹蓮花、白蓮出水、寶塔秋菊、盛夏竹葉、鴛鴦戲蓮、海水游魚、魚鴨游戲、浮浪沉螺、蓮生貴子、龍騰大海,鹿銜靈芝等。
衰落期臨汝窯
金代前期,臨汝窯瓷器胎土淘洗較為精細,器坯加工規整,胎體有變厚的趨向。器形增加了高足碗、杯等。器物通體施釉,釉色有青褐、蔥綠等。紋飾以印花為主,采用傳統的裝飾圖案,沒有創新。構圖趨于簡潔化,常見的有花卉圖案,中心底部為花蕊,腹壁上飾以簡潔的枝葉,簡練生動。
金代后期至元代,昔日臨汝窯的風采已不復存在,制作的工藝每況愈下,釉色也愈發灰暗,臨汝窯的瓷器也漸漸失去市場,走向衰落。
宋臨汝窯水洗
臨汝窯汝瓷裝飾方法
臨汝窯汝瓷裝飾方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堆貼、捏塑等。初期的臨汝窯青瓷素面較多,有少量的刻、劃花裝飾,經過不斷地總結經驗和借鑒其它瓷窯的優點,印花裝飾逐漸成為臨汝窯中后期青瓷裝飾的主流,豐富多彩的裝飾手法為臨汝窯青瓷的裝飾藝術開拓了新領域,有的將一種紋飾進行變化布局,裝飾在不同的器物上,有的將幾種紋飾組合后裝飾于同一種器物上,收到了良好的裝飾效果。刻、劃是唐宋時期運用較為廣泛的裝飾方法。臨汝窯青瓷繼承了唐代的刻、劃工藝特點,在運用上相互配合,先在器物上刻出花卉的輪廓線,然后用篦劃紋表現出花卉的花葉筋脈,增強了紋飾的立體感,突出了主題。新安、宜陽兩地的刻、劃、剔裝飾圖案相互映襯,多見滿刻的菊花紋、蓮花紋、百折紋、放射紋等,手法和耀州窯比較接近,先剔、刻出紋飾的外形,再用篦劃工具加以鋪墊修飾。
模印是臨汝窯汝瓷的主要裝飾手法,形成了臨汝窯青瓷富有特色的文化面貌。臨汝窯青瓷的印花工藝有陽文和陰文兩種,陽文是主流,陰文數量較少。陽文印花工藝,紋飾清晰,線條圓潤流暢,通常在器身印滿花卉圖案,亦有在器物等份的框線內模印折枝花卉圖案。內鄉大窯店窯的陽紋裝飾極具特色,有別于宜陽、寶豐、新安、禹縣、臨汝等地的印花工藝,表現為凸起的陽文,浮雕感較強,用手觸摸有明顯的凸凹感,而其他窯口的這種感覺就沒有那么明顯,在圖案布局上臨汝青瓷以整體為主,少有等份的格局。陰文印花工藝采用粗線條勾勒圖案的輪廓,沒有細部刻畫,缺少生機與活力,不為人們偏愛。
臨汝窯造型特征
臨汝窯以燒青瓷為主,汝窯產品以食具為大宗。瓷器品種以青釉瓷為主。青瓷的器類以盤、碗居多,樣式簡單。宋代瓷窯習見的瓶、壺、罐、枕等器物極為少見。器皿的胎色灰白,釉色青中閃綠,釉層稍厚,釉中氣泡較多。盤、 碗器的胎體略厚重, 輪旋修坯較粗狂,圈足部位多粘掛窯渣。
正由于臨汝窯是民窯,它因興趣所致,大膽地越過了邊邊框框。在中國民窯瓷器中,無論劃、畫,還是刻,定有許多筆觸與刀法,帶著不拘小節的隨意性與一種知錯也不改的放縱感,體現出民窯工人獨有的自信心與追求自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