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藝術品收藏市場上,一般具備一定數量即可以系統收藏的品類,才會更受市場的關注和青睞。但也有例外,那就是稀世奇珍。宋代瓷器,因其年代久遠、工藝精湛、審美獨到且數量稀少,即便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珍品,依然被廣大陶瓷收藏者奉若至寶。在拍賣市場上,一旦有流傳有序、鑒定無疑的宋代瓷器現身,大多可以成為本季陶瓷拍賣中的重點加亮點,成交結果通常較為喜人。盡管明清陶瓷在數量上大大占優,且高價拍品層出不窮,但與宋代瓷器相比,始終有種“炫目”之感,而宋代瓷器中的精品,顯現出的是一種低調中透著權威的高大上氣質。
北宋汝窯青瓷盤
在瓷器收藏界,宋代瓷器基本上位于頂尖級別。歷史上,宋代瓷器是陶瓷燒造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從技術上來說,宋代陶瓷燒制技術基本成熟,且各大窯口都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訴求。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以及其他著名窯口如北方的磁州窯、南方的建窯和吉州窯,還有赫赫有名的景德鎮窯和龍泉窯等,共同構建起宋代瓷器龐大、復雜又趨向一體的版圖。
從審美上來說,在宋代文人社會影響下,各種藝術樣式都傾向于清雅、極簡,崇尚淡泊中的精致、低調中的奢華,這種與后代奪目式的審美傾向截然不同,而這也形成了宋代瓷器獨具特色的面目和突破時代、引人入勝的精神之美。
“宋代瓷器之高,高在其道。”這是筆者對宋代瓷器的經驗總結。人們會發現,宋朝是中國古代中物質豐富、文化繁榮、科技發達的大時代。筆者所知,大凡中外有造詣的漢學家,只要一提到宋朝,無不流露出敬佩之意和仰慕之情。而宋代瓷器,就是宋代文化的很好載體。認識和理解宋代瓷器,不但可以滿足宋代瓷器愛好者從事收藏本身的需要,而且對于理解和考證宋代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方藝術與中國藝術的主要區別在于,西方藝術強調“可見性”,中國藝術強調“可意性”。通過對宋代瓷器的綜合研究,筆者發現,無論是宋代瓷器器物的外形還是內涵,都深受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
南宋官窯粉青大圓洗
道家理論大巧若拙
何謂道?老子《道德經》總綱里有云:“道非道,非常道。”老子又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的“道”,不是指具體的單一事物的原理,而是指包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規律。他提示人們:人類生存必須了解自然,順應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只有這樣,人類不但得以生存,而且才可能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技進乎道”是“道學技藝”的指導思想。我舉個眾所周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說明。庖丁給文惠君表演殺牛,手所碰到的,肩所扛住的,腳所踩著的,膝所抵住的,刀刃順筋肉的間隙和骨節的空虛處游刃有余。這種殺牛的技術與人的意圖達到了和諧統一,也就是消除技藝與事物的對立,使主體與客體緊密聯系到一體。這種“手隨心動,技從手出”的演示是心、物渾然一體的過程,這就是“道”的境界,故庖丁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基于這種思想,道家提出了自己的審美觀“大巧若拙”的理論。“大巧若拙”是說自然界巧妙事物或現象,初始看來像是笨拙的,其實質卻是很好的和完美的。
下面以宋代五大名瓷中的官、哥、汝三類瓷器為例。它們的器身上都分布著大小不同、深淺有異、色澤有別的開片,其中又以哥窯瓷為明顯。釉面開片是這三大名瓷的特征,也是它們的特色,更是它們身上的亮點。原來,這種開片并不是瓷器創作者原始設計的實現,而是瓷器在窯內燒制過程中或者出窯后的一種失控表象。這是由于瓷器胎體與釉面的物質結構不同,二者膨脹系數不一致而形成。它與瓷藝家的原始設計背道而馳。
這本來是一種缺陷,后來藝術家們發現這種缺陷不但沒有損壞瓷器的美感,反而增添了器物的古樸美和情趣美,使器物更具吸引力和創造力,從而顯得更加精美。開片的出現,純屬是一種意外,也是一種自然現象。藝術家們利用這種意外的自然美,使其錦上添花,美上加美,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真可謂“天工巧合”。這個例證就是“大巧若拙”理論的很好說明,也是對道學指導思想“順應自然和自然美學”的很好注釋。這種“巧”已經走到了事物“拙”的地步,經過了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意味著這種“巧”已經合乎事物的本質。這就是宋代瓷器高妙之所存、高妙之所依的特點之一。
宋哥窯灰青繫耳三足爐
宋代瓷器風格圓潤柔美
業內專家知道,每一朝代瓷器風格的取向,無不是當朝天子個人意志、智慧和好惡的體現。宋代統治者推崇道學的無為而為,順應自然的道學思想。宋代瓷器,無論是審美標準,還是工藝技巧和質量要求,都是出自當朝皇帝的旨意。從趙匡胤建國開始的歷代宋朝皇帝,大都受過良好的道學教育,接受過文化藝術的熏陶,有較強的審美觀。他們中有的本身就是造詣極深的藝術家和道學家,他們崇尚道學,效法道學;尊崇自然,效法自然。他們以道學的“無為而治”的理論指導著宋朝國家的治理。
古人認為,“有請內,必行諸外”。這是說,人的精神狀態、道德情操、文化修養、審美觀念都會在其日常生活行為上表現出來。宋代歷朝皇帝是道學家、藝術家,他們以極高的道學審美標準指導著當時的瓷器制作,推動當時制瓷業的生產和發展。道學家提出“言理,而不言情”。精絕的宋代瓷器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當時的主流審美取向是追求淡泊含蓄、平淡天真的風格。宋代瓷器以質樸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造型風格簡潔優美,比例尺度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宋人崇尚的典雅風格和獨特的審美意趣。
宋代瓷器從設計到制作,無不效法道學精神散發自然的光華。基于道學中“天人相應”觀念,宋代瓷器藝術思想總是強調人與自然、欲望與倫理兩者的統一。它強調入與自然融為一體,強調在兩者合一中獲得審美高境界。例如,宋代瓷器無論是盆、盤類的圓形扁平器,還是瓶、罐類的直立器,器形線條都簡潔明快,圓潤灑脫,委婉自然。與元代瓷器造型線條直立硬朗、輪廓鋒利相比,宋代瓷器相對來說要圓潤柔美許多,給人以平靜恬淡的視覺享受和審美情趣。
宋代官窯瓷器釉面如玉
道家的思想精神使宋代瓷器藝術發展進入一個自然精妙、典雅幽遠的境地,于是就出現“瓷質如玉”的瓷面效果。“德而玉”“君子如玉”,這不但是對人品高尚的歌頌,而且是對玉質美的肯定。在中國文化中,玉質的莊重、典雅、珍貴、悠遠,深受人們喜愛和尊崇。
宋代官窯瓷器特征之一就是“釉面如玉”。釉面出現玉質感不但是宋朝制瓷技藝上的突破和創舉,更是宋代藝術家們對中國玉文化的很好傳承和巨大發展。事實證明,這種傳承和發展空前絕后,無人能及。“釉面如玉”,其本身不但是對玉質美的肯定,而且是對宋代瓷器釉面光潔、色彩單純的自然風格美的贊譽。這種天然中的靈氣迸發,使宋代瓷器美終讓人們達到“物我兩忘、兩相融合”藝術美的高境界。
宋代瓷器曲線弧度渾然天成
道家崇尚自我的個體自由和率真性情,力求藝術的自然美。因此,宋代瓷器藝術的每一根曲線、每一個細微弧度,都要求渾然天成。釉色吸取自然色彩的精華,器物釉面在質樸無華的同時,也不排除它們有各自的個性特質。
例如,著名的五大名窯,都以素雅高潔為標準效法自然美。它們也突出各個窯口的個性特征,如官窯紫口鐵足,哥窯金絲鐵線,汝窯天青為上,定窯潔白上佳,鈞窯玫瑰紫紅。因此,宋代瓷器文化在讓人類享受到宇宙自然之美的自由精神的同時,也享受到人性中深層次的個性優雅,顯示出道家形而上的自由宇宙觀。
宋代瓷器藝術在道學思想指導下,將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美學思想在器物造型、釉面裝飾上表露無遺。宋代道學文人藝術家以人為主體,把宋代瓷器作為傳達生命意義的載體,解釋人與物的對立統一關系,顯示出入類與客體和諧相處的精神狀態。他們在思考人生、宇宙、萬物時,把人類生活與宇宙萬物中的規律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宋代瓷器藝術顯示出的是形而上哲學意味的人性美。
在今天的市場上,盡管宋代瓷器已經有過天價,也曾吸引無數人的仰望,但與其真正的價值相比,似乎仍有一定差距。數量稀少、鑒定困難、審美超脫等,都是宋代瓷器走向市場的“硬傷”。看似有限的升值潛力限制了宋代瓷器價位的上漲,只有那些真正熱愛宋代瓷器、能夠欣賞宋代瓷器的人,才會花大價錢買一道通往千年之前的符咒,獲得靈魂上的滿足。當然,審美小眾、收藏小眾,實際上也并非壞事。正因為這些特點,導致宋代瓷器不能時刻被市場所關注,自然也就避開了資本市場上一輪又一輪的炒作。即便在文物藝術品市場唯價格論的當下,宋代瓷器依舊像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問世事,也不關心一時一世的價格,因為她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